
茴香料理:臺灣常見三種茴香比較與四道創意食譜全攻略
我還記得第一次認真認識「茴香」不是在什麼高階餐廳,而是在我家巷口那間總是人聲鼎沸的餃子館。老闆娘豪氣地舀起一大把翠綠細碎的葉子拌入餡料,那個瞬間,一股強烈、清新又帶著甜感的香氣直衝腦門。她看我好奇,笑著說:「少年仔,這是茴香啦!袂䆀喔!(臺語:不錯喔)」從那天起,我對這茴香料理的香氣著了迷,一路摸索,才發現這看似陌生的香料,根本就是廚房裡的魔法師!
目錄
茴香?小茴香?傻傻分不清?臺灣常見三種比一比
老實說,一開始我也搞不清楚,買菜時常常猶豫。後來跑了好幾趟傳統市場,纏著賣菜阿嬤問,總算弄明白臺灣常見的三種「茴香」家族成員:
特徵 | 茴香 (Sweet Fennel) | 小茴香 (Cumin) | 八角 (Star Anise) | 臺灣常用方式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外觀 | 球莖、羽毛狀綠葉 | 細長種籽 | 褐色八角星形果莢 | 新鮮球莖、葉子 |
香氣 | 清新、微甜、類似甘草 | 濃鬱、煙燻、泥土感 | 濃鬱甜香、帶點辛辣感 | 新鮮香氣明顯 |
味道 | 溫和甘甜 | 強烈獨特 | 強烈甘甜 | 溫和,接受度高 |
常見形式 | 新鮮球莖、葉子、種籽 | 種籽、粉 | 乾燥果莢 | 市場多見新鮮球莖與葉子! |
臺灣哪裡買? | 傳統市場、超市蔬菜區 | 雜糧行、香料攤 | 雜糧行、中藥行 | 找新鮮茴香,衝傳統市場就對了! |
- 茴香 (Sweet Fennel):我們今天的主角!新鮮的最常見,有肥厚的白色球莖(像洋蔥但層次更分明)和細緻如羽毛的綠色葉子。香氣非常清新、帶著獨特的微甜感,有點像淡雅的甘草或八角,但溫和非常多,咬下去有爽脆感。它的種籽也是香料,香氣更集中濃鬱些。在臺灣,新鮮茴香的球莖和葉子是做茴香料理的首選,尤其冬季到初春是盛產期,市場上很容易找到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談的茴香料理,會特別著重在它的新鮮應用上!
- 小茴香 (Cumin):這個就完全是乾燥的種籽了!顏色是土黃棕色,形狀細長彎曲。香氣非常強烈、獨特,帶有明顯的煙燻、泥土氣息,是許多咖哩粉、墨西哥料理、中東料理的靈魂。它在臺灣也很常見,通常裝在小袋子裡賣。
- 八角 (Star Anise):這個大家絕對不陌生,就是紅燒肉、滷味裡那個棕色的、有八個角的星星形狀香料。香氣超級濃鬱、甜美,帶點辛辣感,是五香粉的主要成分之一。跟新鮮茴香真的差很多!
結論:在臺灣市場買菜時說要「茴香」,通常就是指「新鮮的球莖茴香」! 買回家做茴香料理,香氣最迷人!別再買錯啦!(我早期就買錯過…結果煮出一鍋味道很「奇妙」的湯…)
食譜一:臺式家常茴香鮮肉餃子(重現巷口好滋味!)
這就是讓我愛上茴香的起點!那股清香,完美的解了豬肉的膩。
食材(約做50顆):
- 餃子皮:50張(菜市場現成的就好,省時間)
- 豬絞肉:600公克(帶點肥的胛心或梅花較好)
- 新鮮茴香:1大顆(球莖+葉子,約300公克) (關鍵香氣來源!)
- 青蔥:3根(切蔥花)
- 老薑:1小塊(約拇指大,磨成泥或切極細末)
- 調味料:醬油2大匙、米酒1大匙、麻油1大匙、白胡椒粉1小匙、鹽1/2小匙(記得先試味道再決定鹽量)、清水或高湯3-4大匙(讓肉餡多汁)
做法:
- 處理茴香:這很重要!把新鮮茴香的球莖根部切掉,老硬的外層剝除(如果有的話)。球莖縱切對半,再切成薄片,最後細細切碎。綠色的葉子也洗乾淨,甩乾水分後切碎。(球莖和葉子都要用,香氣層次不同!)
- 拌餡:找個大碗,放入豬絞肉、薑泥、醬油、米酒、麻油、白胡椒粉。筷子朝同一個方向(順時針或逆時針隨你,但不要來回亂攪)用力攪拌,直到肉開始有黏性、產生筋性。
- 關鍵步驟 - 打水:把準備的清水或高湯,分2-3次加入肉餡中,每次加入後都要用力攪拌,讓肉充分吸收水分。這是餃子多汁的秘訣!最後加入鹽拌勻。
- 加入茴香 & 蔥花:把切碎的茴香球莖、茴香葉、還有蔥花,全部倒入肉餡中。這時不要再用力攪拌了!改用「摺疊」的方式,輕輕地把蔬菜和肉餡混合均勻就好。太用力攪拌會讓蔬菜出水,口感變差。(茴香的量看起來會很多,別懷疑,煮過縮水後剛好!)
- 包餃子 & 煮餃子:接下來就是愉快的包餃子時間啦!喜歡什麼形狀就包什麼形狀。煮餃子記得水要大滾,下餃子後輕輕推一下別黏鍋,滾了加碗冷水,通常加兩次水再滾起來,餃子浮得胖嘟嘟的就差不多好了!撈起來趕緊咬一口,茴香料理的清香立刻湧上來,跟豬肉超搭,一點也不膩。這就是我魂牽夢縈的巷口滋味啊!自己做的,料更實在。
食譜二:茴香紅燒肉佐茶香蛋(意想不到的絕配)
這道是實驗成功的驚喜!原本想學阿基師做傳統紅燒肉,結果冰箱茴香買太多,索性丟一點下去滷,沒想到效果驚為天人!茴香的甘甜深度融入醬汁,化解了五花肉的厚重。
食材:
- 帶皮五花肉:1條(約600公克,切約3公分塊狀)
- 新鮮茴香球莖:1顆(大的,約250公克,切滾刀塊)
- 雞蛋:5-6顆(煮熟剝殼成水煮蛋)
- 青蔥:2根(切段)
- 老薑:4-5片
- 蒜頭:5-6瓣(拍扁)
- 紅辣椒:1根(可省,或用辣椒乾增添香氣)
- 紅茶包:2包(我用的是錫蘭紅茶,味道比較中性)(解膩秘密武器!)
- 調味料:醬油1/2杯(約120ml)、醬油膏2大匙、米酒1/2杯(約120ml)、冰糖1.5大匙(或看個人口味調整)、八角1-2顆、月桂葉1-2片、清水(蓋過食材)
做法:
- 煸炒五花肉:鍋子不放油(我用鑄鐵鍋),直接下五花肉塊,中小火慢慢煸炒,把肥肉的油脂逼出來,炒到肉塊表面金黃焦香。(這步驟不能偷懶,去腥增香關鍵!) 把多餘的豬油倒出一部分(可以留著炒青菜,香!)。
- 爆香辛香料:用鍋裡剩下的油(或補點點油),放入薑片、蒜頭、蔥白段、辣椒(如果用乾辣椒現在放)爆香,炒出香氣。
- 加入關鍵茴香與調味:把切塊的新鮮茴香球莖丟進去翻炒一下,讓它也沾點油香。接著淋入米酒,煮一下讓酒精揮發。再加入醬油、醬油膏、冰糖、八角、月桂葉,翻炒均勻,讓肉塊都裹上醬色。
- 加水燉煮 & 放入茶包與水煮蛋:倒入清水,水量要蓋過所有食材。這時放入紅茶包(直接把茶包丟進去就好)。(茶葉的單寧能軟化肉質,香氣還能解膩!超讚!) 把水煮蛋也放進去。大火煮滾後,轉最小火(或用電鍋外鍋2杯水),蓋上鍋蓋慢燉至少1.5小時。中間記得檢查水量別燒乾,輕輕翻動一下避免黏底。
- 收汁與享用:燉到五花肉軟爛、筷子能輕鬆插入肥肉部分,茴香塊也軟綿入味了。開中火稍微收汁,讓醬汁變濃稠光亮(喜歡湯汁拌飯就不用收太乾)。嚐嚐味道,不夠鹹補點鹽或醬油。最後撒上蔥綠段。這道茴香料理的香氣非常醇厚,茴香塊吸飽了肉汁,口感像蘿蔔但更細緻甘甜,五花肉入口即化,茶香隱隱浮現,真的會多吃一碗飯!(隔夜更入味!)
食譜三:迷迭香茴香籽脆餅(鹹香涮嘴小點心)
這靈感來自以前在餐廳吃過的手工麵包條。自己做更健康,鹹香酥脆,配茶配酒都很棒。茴香籽是這裡的靈魂,咬到時迸發的香氣很迷人!
食材:
- 中筋麵粉:200公克
- 泡打粉:1小匙(增加脆度)
- 茴香籽:1.5大匙(不是小茴香喔!)(核心香料!)
- 乾燥迷迭香:1大匙(用手指搓碎更香)
- 海鹽:1小匙(另備一些撒表面)
- 現磨黑胡椒:1/2小匙(喜歡多點就加)
- 冰的無鹽奶油:60公克(切小丁)
- 冰牛奶:80-100毫升(慢慢加,看麵糰狀態)
- 蛋黃:1個(刷表面用,可省)
- 粗粒海鹽:少許(撒表面)
做法:
- 混合乾料:把中筋麵粉、泡打粉、茴香籽、搓碎的迷迭香、1小匙海鹽、黑胡椒,全部放入攪拌盆(或食物處理機)裡混合均勻。
- 切冰奶油:加入冰的奶油丁。如果用食物處理機,用脈衝式打幾下;如果用手,就用指尖搓的方式,把奶油和粉類搓成粗玉米粉狀(還有一些小顆粒沒關係)。
- 加牛奶成團:慢慢倒入冰牛奶(從80ml開始),用叉子或手輕輕拌,只要能成團就好,不要過度揉捏!麵糰看起來會有點粗糙,沒關係,這是脆口的關鍵。如果太乾再加點牛奶。
- 整型與冷凍:把麵糰倒在保鮮膜上,稍微按壓聚攏成方塊狀(厚度約1.5-2公分)。用保鮮膜包好,放到冷凍庫冰至少30分鐘(冰硬一點比較好切)。
- 切片烘烤:烤箱預熱180度。取出冰硬的麵糰,用利刀切成約0.5公分厚的片狀。排放在鋪了烘焙紙的烤盤上(留點間距)。表面可以刷上一層蛋黃液(顏色更漂亮),再撒上一些粗粒海鹽。
- 烘烤:放入預熱好的烤箱,烤約15-20分鐘,或直到邊緣金黃酥脆即可。剛出爐有點軟,放涼後就會變得很酥脆!每一口咬下,先是迷迭香的森林氣息,接著是茴香籽那獨特鮮明的香甜在口中爆發,鹹鹹香香,超級涮嘴!這款茴香料理小點心,配無糖茶或氣泡酒超絕! 不過要小心,真的會一片接一片停不下來…上次帶去朋友聚會,整罐被掃光。
食譜四:檸香茴香葉柑橘沙拉(清香解膩的救星)
這道是某次烤肉趴油脂炸裂後,急需清爽解膩的產物!隨手把冰箱剩下的茴香葉、水果組合起來,淋點簡單醬汁,意外成為當晚最受歡迎的配角。
食材(2-3人份):
- 新鮮茴香葉:1大把(約1.5-2杯,洗淨甩乾水分)(大量使用!)
- 綜合生菜:2-3杯(蘿蔓、皺葉萵苣、芝麻葉等隨喜)
- 柑橘類水果:2-3種(例如:臍橙1顆切片去皮、葡萄柚半顆取果肉、椪柑1顆剝瓣)(多汁帶酸的水果最搭!)
- 紅洋蔥或紫洋蔥:1/4顆(切極細絲,泡冰水10分鐘去辛辣)
- 堅果:2大匙(核桃、杏仁片、開心果碎都可以,稍微烤過更香)
- 乳酪(可選):Feta起司塊 或 Parmesan起司刨片 適量
- 檸檬香草油醋醬:特級初榨橄欖油3大匙、新鮮檸檬汁1.5大匙、檸檬皮屑1小匙(增添清香)、蜂蜜或楓糖漿1小匙、鹽1/4小匙、黑胡椒少許(全部拌勻即可)
做法:
- 處理茴香葉與生菜:把茴香葉稍微切幾刀(不用太碎,保持口感)。生菜洗淨後泡冰水讓它更脆,然後瀝乾「甩乾」水分(沙拉脫水器超好用!沒有的話用廚房紙巾輕輕按乾)。
- 組合沙拉基底:把處理好的生菜、茴香葉、瀝乾水分的洋蔥絲,放進一個大沙拉碗裡。
- 加入水果與點綴:把處理好的柑橘果肉/果瓣、烤過的堅果、以及乳酪(如果用)輕輕放在沙拉上。
- 淋醬與拌勻:最後一刻再淋上調好的檸檬香草油醋醬!用手或夾子輕輕地、由上往下翻拌均勻(別太粗魯把水果搗爛)。醬汁不用全下,邊拌邊看濕潤度。
- 享用:立刻開動!這道茴香料理的重點就是那份極致的清新。大量的茴香葉帶來非常獨特的草本香氣,融合柑橘的酸甜多汁,加上檸檬醬汁的明亮感,完美平衡了洋蔥絲的微微辛香與堅果的油潤。吃重口味或油膩食物後來一盤,整個口腔都甦醒過來!特別適合臺灣濕熱的天氣。(這道沙拉,茴香葉是主角,千萬別省!)
你不知道的茴香二三事 & 我的真心話
- 臺灣茴香哪裡來? 其實臺灣有少量種植!我問過農友,主要在中部、南部較多。冬天到初春是盛產期,逛傳統市場時眼睛睜大點,看到那像「巨型芹菜」或「矮胖蒜苗」的白色球莖配羽毛葉,八成就是它!(香氣比進口的濃很多!)
- 茴香茶去脹氣? 老一輩會用曬乾的茴香葉或種籽泡熱水喝,說可以幫助消化、緩解脹氣。我自己試過,味道就是淡淡的茴香草本茶,飯後喝一杯暖暖的還不錯(但別期待它有什麼神效)。
- 儲存有訣竅:新鮮茴香球莖買回來,別洗!用微濕的廚房紙巾包住根部,裝進保鮮袋冷藏,可以放一個禮拜以上。葉子比較嬌氣,洗淨甩乾後裝密封盒冷藏,盡快用掉(拿來泡茶、撒在湯上、拌沙拉都好)。
- 真心話時間: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刻愛上茴香的香氣!我帶第一次吃茴香料理的朋友嚐我的茴香餃子,有人驚為天人,也有人皺眉說「這味道…好像某種藥草?」(我媽就是後者,她至今無法接受…哈!) 那股獨特的甜香(有人覺得像甘草、八角),確實有門檻。我的建議是:從小量開始嘗試! 像沙拉或涼拌,一開始葉子少放點,或者從茴香籽在餅乾、麵包裡的低調存在感開始接觸。搞不好你也會跟我一樣,從此跌入茴香料理的世界無法自拔!說真的,習慣了那個味道之後,少放點還覺得不夠味呢。
❓ Q&A:關於茴香料理,你可能想問…
-
Q1:茴香籽和小茴香籽怎麼分?在臺灣超市容易買錯嗎? A: 真的很容易買錯!兩者長相差很多。茴香籽 (Fennel Seed) 比較短胖,顏色是灰綠色或黃綠色,聞起來是清新帶甜的甘草/八角味。小茴香籽 (Cumin Seed) 是細長彎曲的,顏色是土黃棕或深棕色,味道非常濃鬱煙燻、有點嗆鼻(像是孜然那種感覺)。超市或雜糧行賣的,包裝上中文標籤常常只寫「茴香」或「小茴香」,很混淆!最保險的方法是:看英文!找 "Fennel Seed" 才是我們做西式料理或餅乾用的那種。 或者直接開啟聞一下,味道騙不了人。我第一次就買錯,做餅乾結果烤出濃濃孜然味…悲劇啊!
-
Q2:做茴香餃子時,茴香需要先燙過或殺青嗎?怕味道太重… A: 完全不需要!新鮮茴香的香氣是精華,煮熟後其實會變溫和很多。燙過反而會流失那股清新的風味,口感也會變軟爛,不好吃。放心切碎直接生拌入餡就好! 我經過無數次試驗(還有那次誤把小茴香當茴香籽的慘劇),確定生茴香拌肉餡,煮出來的餃子香氣最正點!如果真的很擔心味道太衝擊,可以第一次先試半顆的量看看,或者多用點球莖(味道比葉子更溫和)。但相信我,習慣那個香之後,你會嫌半顆不夠的!
-
Q3:除了你分享的食譜,還有什麼家常的茴香料理推薦嗎? A: 當然有!新鮮茴香非常百變:
- 煮湯超清甜:把茴香球莖切塊,和白蘿蔔、玉米、排骨或雞肉一起熬湯,湯頭會有股難以形容的甘甜層次,跟純蘿蔔湯不一樣!(秋冬試試看,超暖胃)
- 炒海鮮一絕:蝦子、透抽快炒時,最後撒一把切碎的新鮮茴香葉下去拌炒,香氣立刻提升,和海鮮超搭!試過就回不去了。
- 烤蔬菜好朋友:切塊的茴香球莖、紅蘿蔔、馬鈴薯、洋蔥,灑點橄欖油、鹽、黑胡椒、茴香籽(記得是Fennel Seed),一起進烤箱烤到金黃軟糯,簡單又好吃。茴香烤過後甜味更集中。(這是我家冰箱清剩菜的好方法)
- 涼拌小黃瓜升級版:拍碎的小黃瓜,除了蒜末、醋、糖,額外加點切細絲的茴香球莖和碎葉,風味立刻變高階!清爽加倍。這些都是我平常會輪流做的茴香料理,一點也不會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