糯米粉食譜

糯米粉食譜:經典點心教學與新手攻略


大家好!作為一個在廚房裡摸爬滾打、尤其鍾愛那股軟糯Q彈口感的美食愛好者,我可是收藏了一籮筐的「糯米粉食譜」。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,分享幾款我親測好吃、做法也不算太刁鑽的經典家常點心,還有一些自己摸索出來的「眉角」。這些食譜都是我反覆調整、甚至失敗過幾次才找到的黃金比例,絕對走心分享!

糯米粉的魔力:廚房裡的百變精靈

糯米粉啊,真是個寶!它不像麵粉那樣需要發酵等待,只要簡單加水或液體搓揉,就能變幻出各種迷人的口感:軟糯、Q彈、綿密… 想想看,夜市裡人氣爆棚的地瓜球、QQ蛋,過年必吃的紅龜粿、湯圓,還有那香甜誘人的紅豆年糕,哪個不是糯米粉撐場?它的可塑性超高,鹹的甜的都能駕馭,是我家廚房常備的「秘密武器」。準備好跟我一起探索這些令人無法抗拒的「糯米粉食譜」了嗎?

經典不敗:手工麻糬 (花生/芝麻)

這絕對是「糯米粉食譜」的入門首選!自己做的好處就是餡料可以塞好塞滿,吃得超過癮。外面買的常常皮厚餡少,自己動手划算多了。

食譜:

重點就是糯米糰的軟硬度! 太硬包餡會裂開,太軟又黏手到懷疑人生。秘訣就是加水的時候慢慢加,邊加邊攪拌,觀察狀態。

食材:

糯米粉:150克 溫水 (或溫牛奶更香):約 140-150毫升 (切記分批加入!) 細砂糖:20克 (喜歡甜一點可加至30克) 無鹽奶油或植物油:15克 (防黏手,增加光澤) 熟糯米粉 (手粉):適量 (炒熟的糯米粉更香) 內餡:花生粉或芝麻粉 適量 + 細砂糖 適量 (比例約 2:1 或按喜好調整)

做法:
1. 混合粉類:

把糯米粉和細砂糖先在大碗裡混合均勻。

2. 慢慢加水:

將溫水 (或溫牛奶) 一點一點 地倒入粉中,一邊用筷子或刮刀攪拌。千萬不要一股腦全倒進去!攪拌到成糰,沒有乾粉就差不多。

3. 揉入油脂:

加入奶油或植物油,開始用手揉。這時會有點黏是正常的,持續揉個5-10分鐘,直到麵糰變得光滑有彈性,不怎麼黏手。如果還是太黏,可以手上抹點油再揉,或是極少量地撒點糯米粉。寧可稍微軟一點點,也不要太硬! 這是包餡不裂的關鍵。

4. 分割整形:

把揉好的糯米糰分成你想要的大小 (我喜歡一口一個的大小)。

5. 包入餡料:

取一份小糰,用手捏扁 (或用小擀麵棍擀開也行,但手捏比較快),放上一大匙餡料,像包包子一樣收口捏緊。記得收口處要捏牢哦,不然吃的時候餡料會炸開。

6. 裹上熟粉:

在熟糯米粉裡滾一滾,讓表面均勻沾滿粉,就不會黏呼呼了。

麻糬失敗點 可能原因 解決方法
包餡時皮裂開 糯米糰太乾硬 / 餡料太濕結塊 / 皮桿太薄 加水揉軟 / 餡料拌鬆 / 皮捏厚一點點
成品太黏手 水分過多 / 手粉不夠 揉時手上抹油 / 多裹點熟粉
口感太硬不Q 揉不夠 / 沒加油脂 / 水分不足 確實揉勻揉透 / 加奶油或油 / 調整水量
這款「糯米粉食譜」簡單又受歡迎,做完超有成就感!花生芝麻香氣超濃鬱,每次做完都忍不住先偷吃兩個。

傳統好滋味:古早味紅豆年糕

過年時看到阿嬤蒸年糕,那股香甜味就是記憶中的年味啊!用糯米粉做其實比想像中簡單,重點是「蒸」要到位。

食譜:

這款「糯米粉食譜」講究的是慢火細蒸,讓甜味和紅豆香完全融合。蒸的時間一定要夠,不然中間會不熟黏牙,很可怕。

食材:

糯米粉:300克 在來米粉 (粘米粉):100克 (加一點點口感比較不黏膩) 二砂糖或黑糖:250-300克 (看紅豆甜度和個人喜好,黑糖香更濃) 水:400毫升 (煮糖水用) 蜜紅豆罐頭:1罐 (約400克) 或 自煮蜜紅豆 適量 沙拉油或融化奶油:1大匙 (抹模具防沾)

做法:
1. 煮糖水:

把水和糖放入小鍋中,開小火加熱,輕輕攪拌到糖完全融化,不要煮滾,糖水變溫熱就好,放涼備用。太熱會把粉燙熟結塊。

2. 混合粉類:

把糯米粉和在來米粉倒入一個大盆中,稍微拌勻。

3. 加入糖水:

放涼的糖水慢慢倒入粉中,一邊倒一邊用打蛋器或筷子攪拌,直到變成均勻無顆粒的粉漿。這步驟要有點耐心。

4. 加入紅豆:

把蜜紅豆罐頭裡的湯汁稍微瀝掉一些 (不用瀝很乾,留一點點濕潤),然後加入粉漿中,輕輕拌勻。不要拌過頭,紅豆會破掉,輕輕拌勻就好。

5. 準備模具:

找一個適合蒸的容器 (圓形或長方形的耐熱玻璃、陶瓷碗或金屬模都可以),內側均勻抹上薄薄一層油,防沾好脫模。抹油很重要!

6. 倒入麵糊:

將混合好的紅豆粉漿倒入模具中,稍微在桌上敲幾下震出大氣泡。

7. 開蒸!:

準備一個大蒸鍋,水滾後放入模具,蓋上鍋蓋 (最好在鍋蓋邊緣包一條乾淨毛巾吸水氣,避免水滴進年糕表面)。用中大火蒸約60-90分鐘。時間取決於模具大小和厚度!如何判斷熟了沒?用竹籤插入中心,抽出來沒有沾黏粉漿就是熟了。蒸的過程鍋中水要隨時保持足夠,避免燒乾!

8. 放涼脫模:

蒸好後取出,一定要完全放涼再脫模切片。熱的時候切會黏得一塌糊塗,相信我,等涼!

這款古早味「糯米粉食譜」做出來的年糕,軟糯香甜,紅豆顆粒飽滿,冷吃Q彈,切片裹蛋液煎熱吃更是絕妙!年節送禮或自己解饞都很棒。但說真的,蒸的時間好久,考驗耐心,我常常邊蒸邊擔心水不夠。

夜市人氣王:空心脆皮地瓜球

每次逛夜市,遠遠就被那金黃酥脆的地瓜球香味吸引!在家復刻其實沒有很難,掌握兩個關鍵:油溫和按壓技巧。

食譜:

這款「糯米粉食譜」要好吃,地瓜品種很重要。臺農57號或66號黃心地瓜甜度高、顏色漂亮,是首選!蒸熟後一定要壓得夠細緻。

食材:

黃心地瓜 (去皮後):約 300克 糯米粉:約 150-180克 (視地瓜含水量調整) 細砂糖:20-30克 (地瓜夠甜可省略或減量) 水或牛奶:少許 (如果地瓜太乾才需要加) 炸油:適量 (油炸用)

做法:
1. 處理地瓜:

地瓜去皮切塊,電鍋外鍋放一杯水蒸熟,或用蒸鍋蒸到筷子可以輕易穿透。

2. 製作地瓜泥:

趁熱把地瓜塊放入大碗中,加入細砂糖,用叉子或壓泥器壓成非常細膩的泥狀。熱的時候比較好壓也比較好吸收糖。一定要壓很細,不然影響口感。

3. 加入糯米粉:

分次加入糯米粉,用刮刀或手揉捏混合。一開始會有點乾鬆,持續揉捏就會成團。重點:糯米粉的量要視地瓜含水量調整! 如果地瓜很濕潤,糯米粉就要多加一點;如果地瓜比較乾,可能只需要150克,甚至更少,或者加一點點水/牛奶。揉到成一個光滑、不黏手的柔軟麵糰即可,不要太硬。揉過頭口感會變韌。

4. 分割搓圓:

把地瓜糯米糰分成小份 (大小決定成品大小,我喜歡直徑約2-2.5公分),搓成小圓球。表面要搓光滑,這樣炸出來才漂亮。

5. 油炸:

準備一個小深鍋,倒入足夠的油 (能淹過地瓜球),開中火加熱油溫。測試油溫:丟一小塊麵糰進去,如果麵糰立刻浮起並冒出小泡泡,表示油溫夠了 (約160-170度C)。

6. 下鍋初炸:

分批放入地瓜球 (一次不要放太多,會降溫),用漏勺輕輕撥動防止黏底。這時它們會先沉底。

7. 關鍵按壓:

當地瓜球浮起來後,用漏勺的底部,輕輕地、持續地按壓浮起來的地瓜球 (像在壓浮球那樣)。這步驟超級重要!是讓地瓜球膨脹變空心的秘訣!按壓時力道要均勻,不要太粗暴壓破。你會看到球體慢慢變大。

8. 提高油溫上色:

持續邊炸邊按壓幾分鐘,當地瓜球膨脹成金黃色,且感覺外殼變硬脆時,將火稍微轉大一點點 (或撈起稍微瀝油後,等油溫升高一點再放回),讓地瓜球上色並達到更酥脆的口感,炸約10-20秒即可。注意別炸焦了!

9. 瀝油起鍋:

撈起地瓜球,放在舖有廚紙的網架上瀝乾多餘油份。稍微放涼一點點吃最棒,外脆內Q,小心燙口!

步驟 目標 注意事項
地瓜泥細膩 口感綿密無顆粒 趁熱壓泥,必要時過篩
糯米粉份量調整 麵糰柔軟不黏手 分次加入,寧軟勿硬
油溫控制 (約160-170°C) 均勻受熱不炸焦 用麵糰測試,浮起冒泡即可
浮起後持續輕壓 膨脹變大成空心 力道均勻,耐心按壓
拉高油溫搶酥 (約180°C) 外皮金黃酥脆 時間短,避免焦黑
這款「糯米粉食譜」做出來的地瓜球,成功空心那一刻真的很爽!咬下去卡滋一聲,外皮超脆,裡面軟Q還帶地瓜香,完全不輸夜市攤販。只不過炸東西真的好費油,而且廚房會有點油煙味。

夢幻下午茶:客家艾草粿 (鹹/甜)

艾草粿那獨特的草本香氣和翠綠色澤,總讓人有種春天的感覺。這款「糯米粉食譜」稍微進階一點,但風味獨特,自己做餡料更實在!

食譜:

艾草處理是關鍵,買新鮮艾草嫩葉比較好。鹹甜口味我都愛,今天分享經典的蘿蔔絲鹹粿和花生芝麻甜粿。

食材 (粿皮):

新鮮艾草嫩葉:約 150克 水:適量 (燙艾草和打汁用) 小蘇打粉:1/4小匙 (保持翠綠,可省略) 糯米粉:300克 在來米粉 (粘米粉):100克 (幫助定型) 細砂糖:1大匙 (提味,去草澀) 沙拉油:少許

食材 (鹹餡 – 蘿蔔絲):

白蘿蔔:半條 (約500克,刨絲) 乾香菇:3-4朵 (泡發切絲) 蝦米:1大匙 (泡軟切碎) 豬絞肉 (帶點肥):150克 紅蔥頭:3瓣 (切末) 醬油:1大匙 白胡椒粉:適量 鹽:少許 糖:少許 食用油:適量

食材 (甜餡 – 花生芝麻):

(同麻糬餡料) 或 市售花生粉/芝麻粉+糖

做法 (處理艾草):
1. 清洗燙煮:

新鮮艾草仔細挑揀,只取嫩葉嫩莖。洗淨。煮一鍋滾水,加入小蘇打粉 (幫助保色),放入艾草汆燙約1-2分鐘。撈起立刻泡入冷水或冰水中降溫,保持翠綠。

2. 擠乾打汁:

將燙好的艾草擠乾水分 (擠得越乾越好)。放入食物調理機或果汁機,加入少量水 (能幫助攪打即可),打成細緻的艾草泥。太濕的話後續粉要加很多。

3. 艾草泥備用。
做法 (製作鹹餡 – 蘿蔔絲):
1. 處理蘿蔔:

白蘿蔔刨絲。用少許鹽抓醃10分鐘,讓它出水,然後擠乾水分。這步驟很重要,不然餡料會水水的。

2. 爆香:

鍋中放稍多一點油,爆香紅蔥頭末至金黃,加入蝦米碎、香菇絲炒香。

3. 炒肉:

加入豬絞肉炒散,炒到變白出油。

4. 炒蘿蔔絲:

加入擠乾的蘿蔔絲,拌炒均勻。

5. 調味:

加入醬油、白胡椒粉、鹽、糖調味,翻炒到蘿蔔絲變軟,餡料收乾。試一下味道,要比平常鹹一點點,因為粿皮是淡的。放涼備用。餡料一定要放涼才能包!

做法 (製作粿皮 & 包餡):
1. 混合粉類:

將糯米粉、在來米粉、細砂糖放入大盆中拌勻。

2. 加入艾草泥:

將打好的艾草泥加入粉中 (如果艾草泥不夠濕,此時可以另外加點溫水,但慢慢加),用手揉搓成糰。揉到均勻、柔軟有彈性,不黏手。如果太乾就加點水,太濕就加點糯米粉。最後加入一點沙拉油揉勻,增加光澤和防黏。

3. 分割:

將粿糰分成小份 (比餡料大一些)。

4. 包餡:

取一個小粿糰,用手捏成碗狀 (或桿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圓片),放入適量放涼的餡料 (鹹餡或甜餡),用虎口慢慢往上推收口,捏緊。收口處捏牢哦!

5. 整形:

稍微整成扁圓形。傳統會用模具壓花,家裡沒模具的話,用手整形成喜歡的樣子就好。

做法 (蒸):
1. 準備蒸籠:

蒸籠鋪上烘焙紙或抹油的蒸籠布。放上包好的艾草粿,彼此留點空間,蒸了會膨脹一點點。

2. 蒸:

水滾後上鍋,用中大火蒸約15-20分鐘。看到粿皮變成深綠色、呈現油亮光澤就差不多熟了。關火後稍微悶1-2分鐘再開蓋。

3. 刷油:

出鍋後趁熱在表面薄薄刷一層沙拉油或香油,防止乾裂,也更光亮。

這款「糯米粉食譜」的艾草粿,外皮有獨特清香,QQ的。鹹餡蘿蔔絲香氣濃鬱,甜餡花生芝麻甜蜜誘人。雖然步驟比較多,但做出來超有成就感,而且那股天然的青草香是買現成的很難比擬的。不過處理新鮮艾草確實有點費工,懶的話或許可以找找看冷凍艾草泥或艾草粉?但我覺得新鮮的風味還是最好。

為什麼我這麼愛玩糯米粉食譜?總結幾個心得:

材料單純易買: 糯米粉超市隨處可見,搭配其他常見食材就能變出好多花樣。這也是為什麼「糯米粉食譜」總是那麼吸引人嘗試。 快速有成就感: 大部分點心不需要漫長發酵,從做到吃可能半小時到一小時搞定 (除了年糕那種要蒸很久的),很適合突然嘴饞時動手。 口感變化多端: Q的、糯的、軟的、脆的… 端看怎麼組合和烹調方式。每次實驗都有驚喜。 承載滿滿回憶: 很多點心連結著家鄉味或節慶回憶,自己做更有溫度。 失敗率高但也容易調整: 老實說,我失敗過不少次!麻糬太硬、年糕沒蒸透、地瓜球變實心炸彈… 但糯米粉食譜的好處是,失敗原因通常很明確 (水多水少、揉太久、油溫不對),下次調整一下就有機會成功。從失敗中學習也是樂趣。

糯米粉食譜分類 關鍵口感/特色 代表點心 製作難度
包餡類 皮Q餡足,變化無窮 麻糬、湯圓、草仔粿、紅龜粿 ★★☆ (包餡需要練習)
蒸炊類 軟糯綿密,古早風味 年糕、發粿、碗粿、倫教糕 ★★★ (蒸的時間&火候控制)
油炸類 外酥內Q,香氣誘人 地瓜球、雙胞胎、芝麻球、白糖粿 ★★★☆ (油溫&技巧要求高)
甜品湯類 滑順暖胃,四季皆宜 元宵、湯圓甜湯、米苔目、粉粿 ★☆☆ (相對簡單)

新手玩糯米粉食譜,我會推薦這樣開始:

1. 從最簡單、步驟少的開始,像原味麻糬或小湯圓。
2. 水量是關鍵! 任何食譜給的水量都是參考,一定要看麵糰狀態調整,「寧可濕一點點慢慢加粉,不要一次倒太多水」。
3. 善用熟粉防沾:無論是手粉還是成品裹粉,炒熟的糯米粉是必備神器。
4. 油炸類油溫要控制好,買個料理溫度計很值得投資。
5. 蒸的東西時間一定要夠,寧可多蒸幾分鐘,戳戳看沒熟透再繼續。
6. 多練習手感:搓圓、包餡、揉麵糰的軟硬度判斷,多做幾次就會抓到感覺。
7. 別怕失敗!每次失敗都是寶貴經驗,調整一下下次再來。我在廚房裡搞砸的次數絕對比成功的多。

Q&A:關於糯米粉食譜的常見疑問

Q:做出來的麻糬/粿放冰箱後變好硬,怎麼辦?
A: 這是糯米粉點心的特性!因為澱粉老化。想吃軟Q口感: 回蒸: 最簡單有效,蒸鍋水滾後放進去蒸個3-5分鐘,就會恢復軟。

好啦,一口氣分享了這麼多我的心頭好「糯米粉食譜」,希望也能點燃你對糯米粉的熱情!廚房就是實驗室,別怕失敗,動手試試看吧。最開心莫過於看到家人朋友吃著自己親手做的點心,露出滿足的笑容。那份成就感,絕對值得!你有什麼私藏的糯米粉點心嗎?歡迎分享交流啊!一起在軟糯Q彈的世界裡探索吧!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