麵包食譜

麵包食譜:新手零失敗三經典食譜大公開,含牛奶吐司、蔥花麵包與免揉歐包秘訣


作為一個在廚房裡摸爬滾打、尤其對面包香氣毫無抵抗力的吃貨,我太懂那份想在家複製麵包店美味的渴望了。市面上食譜是多,但要麼太複雜嚇退新手,要麼太簡略讓人摸不著頭腦。今天,我就用最家常的口吻,分享幾款我試過無數次、摔過麵糰、也收穫過滿屋香氣的 麵包食譜 ,保證接地氣,讓你看了就想立刻動手!咱們不整那些虛的,就嘮嘮怎麼實實在在地把麵包做出來。

廚房裡的香氣魔法:我的私房麵包食譜大公開(新手也零失敗!)

哎,每次走過麵包店,那個香味啊,簡直像鉤子一樣把人往裡拽!但買多了錢包疼,而且總覺得自己做的才最有成就感,對吧?尤其看到家人朋友吃到你烤的麵包那滿足的表情… 值了!但說實話,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成功的,什麼麵糰發不起來、烤成石頭、味道像饅頭… 這些坑我都踩過(捂臉)。所以今天分享的這幾個 麵包食譜 ,真的是我篩了又篩,調整了又調整,失敗了好多次才找到的超穩配方和手法,特別適合咱們家庭操作。重點是什麼?簡單、好懂、成功率高!

我心中新手必做的三款經典麵包食譜

為啥選這三款?因為它們基礎、百搭,掌握了手法,後面變花樣就容易了。原料也都常見,不用跑遍超市找稀奇古怪的材料。而且,它們能幫你搞懂麵包製作的核心:揉麵、發酵、整形、烘烤。

經典軟式牛奶吐司

這款吐司,我覺得是麵包界的“白米飯”,怎麼吃都不膩!單吃軟乎香甜,做三明治更是絕配。它的成功,關鍵在於揉出“手套膜”和完美的發酵。別怕,咱們一步步來。

  • 食譜核心: 極致柔軟,奶香濃郁,拉絲效果贊!是早餐和點心的百搭基礎款。掌握這款,很多軟麵包的變化就通了。
食材清單 (做一條450g吐司)
材料名稱 份量 關鍵備註 (我的心得!) 顏色標示
高筋麵粉 270g 麵包的骨架,一定要選蛋白質含量高的 (建議12%以上) 米白色
冰牛奶 160-170g 冰的有助控制麵團溫度!預留10g看麵團狀態加 淺藍
細砂糖 30g 提供甜味,也幫助酵母工作和上色 淺粉
速發乾酵母 3g (1小匙) 確保酵母新鮮有效! 失效了麵團絕對發不起來 淺黃
3g (1/2小匙) 提升風味層次,控制發酵速度,不能少! 白色
全蛋液 25g (約半顆) 增加柔軟度和香氣,剩下的蛋液留著刷表面 鵝黃
無鹽奶油 25g 室溫軟化至手指可按壓!是柔軟的關鍵 奶油黃
  1. 混合基礎麵團 (除奶油外): 把麵粉、糖、酵母、鹽先扔進攪拌盆(酵母和鹽稍微分開放)。倒入冰牛奶和蛋液。用筷子或刮刀攪成絮狀。 牛奶別一次倒完! 不同牌子麵粉吸水性差很多,預留一些看狀態加。
  2. 揉麵 (初擴充套件階段): 上手揉(或用廚師機/麵包機)!目標是把所有材料揉成一個不黏盆的光滑麵團。大概需要5-10分鐘。這時候麵團能拉出比較厚的膜,破洞邊緣是鋸齒狀。
  3. 加入奶油,揉至完全擴充套件: 把軟化的黃油切成小塊,加入麵團中。一開始會很黏、很滑,別慌!繼續揉。黃油會被麵團慢慢吸收。堅持揉下去,直到麵團再次變得光滑、不黏手。取一小塊麵團,輕輕向四周拉伸,能拉出非常薄、透光、不易破的“手套膜”,破洞邊緣光滑。這步是吐司拉絲的靈魂! (用手揉大概要15-20分鐘,考驗耐心!)
  4. 基礎發酵 (一發): 把麵團滾圓收口朝下放回盆中,蓋上保鮮膜或濕布(防止表面乾掉)。找個溫暖的地方發酵。最佳溫度是28°C左右。發到原體積的 2-2.5倍大 ,手指沾粉戳洞,洞洞不回縮也不塌陷就發好了。時間只是參考,看狀態! 冬天可能要1.5小時甚至更久,夏天可能40分鐘就好。別急!
  5. 排氣 & 分割 & 鬆弛: 發好的麵團輕輕按壓排掉大氣泡(別死命捶打!)。分成3等份(我用電子秤保證均勻)。滾圓,蓋上保鮮膜 鬆弛15-20分鐘 。這步讓麵團休息,方便等下擀開整形。
  6. 整形入模: 取一個鬆弛好的麵團,光滑面朝下,輕輕擀成牛舌狀(長橢圓形)。拍掉邊緣小氣泡。翻面,從上往下捲起(1.5-2圈),收口捏緊。三個都做好,收口朝一個方向放入吐司模。不用刷油! 不沾模本身就很好脫模。
  7. 最後發酵 (二發): 蓋上吐司模蓋子或蓋濕布。發酵環境溫度建議提高到35-38°C左右(比如放進烤箱,旁邊放碗熱水創造溫度和濕度)。發到模具的 8-9分滿 就差不多了。二發不足,吐司長不高;二發過頭,組織粗糙甚至塌陷。 寧可稍欠一點點。
  8. 烘烤: 預熱烤箱! 非常重要! 我的烤箱脾氣比較旺,用 180°C (356°F),烤約30-35分鐘。 放烤箱中下層。各家烤箱不同,溫度時間僅供參考! 重點: 看到吐司頂部呈現漂亮的金黃色,香味四溢,基本就差不多了。出爐後馬上用力在桌上震一下模具(排出熱氣防止塌腰),然後馬上脫模,側放在晾網上徹底放涼。一定要涼透再切! 熱切會破壞組織,黏得一塌糊塗。

哇,烤好的那一刻,滿屋子奶香!看著它金燦燦的樣子,成就感爆棚。切開看到細密的拉絲組織,軟到可以下腰,那份滿足感,買的是絕對比不了的。這款 麵包食譜 絕對值得你擁有!

臺式經典の蔥花麵包

誰能拒絕剛出爐、香氣撲鼻的蔥花麵包?鹹香蔥花配上柔軟麵包體,是臺灣人記憶中的古早味。這款 麵包食譜 成功率很高,非常適合當點心或下午茶。

  • 食譜核心: 鹹香誘人,麵包體柔軟,蔥花餡是靈魂!關鍵是蔥花餡的調法和刷蛋液時機。
食材清單 (約做6個)
材料名稱 份量 關鍵備註 (蔥花麵包的重點!)
麵團部分: (同牛奶吐司麵團) 完全複製上面牛奶吐司的麵團配方! 做一半量也可
蔥花餡部分:
青蔥 1大把 (約80g) 只用蔥綠部分,切細末!蔥白留著炒菜
豬油 或 無鹽奶油 15g 豬油更香更道地! 奶油也可,融化放涼
1/4小匙 鹹度自己嘗嘗調整,別太鹹
白胡椒粉 少許 提味
裝飾部分:
全蛋液 適量 烤前刷表面,上色漂亮
白芝麻 (可選) 少許 撒表面增加香氣和口感
  1. 製作麵團: 按照上面 經典軟式牛奶吐司 的步驟1到5操作,完成基礎發酵、排氣、分割(分成6等份)、滾圓、鬆弛。鬆弛這步不能省! 麵團才聽話。
  2. 製作蔥花餡: 在等待麵團鬆弛時做。青蔥洗淨擦乾,一定要擦乾! 只用蔥綠切細末。豬油或融化後冷卻的奶油,加入鹽和白胡椒粉拌勻。重點來了: 在要包/撒蔥花之前,再把調味油倒入蔥末中拌勻!太早拌蔥花會出水變黃,賣相和口感都差。拌好備用。
  3. 整形: 取鬆弛好的麵團,光滑面朝下,輕輕擀成橢圓形。翻面,從上往下捲起成橄欖形,收口捏緊。也可以擀圓後直接包入少量蔥花餡(像包包子),或者更簡單的滾圓後壓扁一點。隨你喜歡!整好形的麵團間隔排放在鋪了烘焙紙的烤盤上。
  4. 最後發酵 (二發): 蓋上保鮮膜或放進密閉空間(如微波爐)加碗熱水。發到麵團明顯變大、變胖,輕按表面緩慢回彈。大約35-40分鐘(看溫度)。別發過頭! 蔥花麵包體積膨脹就行。
  5. 裝飾: 烤箱預熱180°C (356°F)。發酵好的麵團表面 輕輕地 刷上一層全蛋液(刷太重會壓塌麵團)。用剪刀在麵團頂部剪一個深口(幫助膨脹),或者用手指戳個凹洞。豪邁地 鋪上滿滿的蔥花餡!撒點白芝麻點綴。
  6. 烘烤: 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,烤 15-18分鐘 。觀察到麵包體變成金黃色,蔥花邊緣有點微焦,香氣瘋狂湧出就可以出爐了!移到晾網上稍微涼一下,溫熱時吃最棒!那蔥香… 受不了!

這個 麵包食譜 的蔥花餡是點睛之筆。用豬油真的香氣不同層次,雖然用奶油也可以。看著綠油油的蔥花在烤箱裡慢慢變香,出爐那一刻,全家人都會圍過來!這款絕對是臺式麵包的經典代表作。

免揉!超簡易歐式蔓越莓核桃麵包 (Dutch Oven版)

想做歐包,又怕揉麵揉到懷疑人生?這款免揉 麵包食譜 就是你的救星!利用長時間低溫發酵,麵粉自己形成麵筋,風味更足。用鑄鐵鍋(Dutch Oven)模擬專業石板烤箱的效果,輕鬆烤出外脆內軟、有大氣孔的歐包!聽起來很厲害?其實簡單到不行。

  • 食譜核心: 免揉!風味濃鬱,外脆內Q,大氣孔!時間換取美味和輕鬆。鑄鐵鍋是神器。
食材清單 (做一個圓形大麵包)
材料名稱 份量 關鍵備註 (懶人歐包的靈魂!)
高筋麵粉 250g 或混入部分全麥粉/黑麥粉 (風味更濃)
冰水 200g 冰的! 控制麵團溫度在發酵時不飆高
5g (1小匙) 提升風味,控制酵母活動
速發乾酵母 1g (約1/4小匙) 用量很少,靠長時間低溫發酵
蔓越莓乾 50g 切碎點,預先用溫水或蘭姆酒泡軟瀝乾 (風味更好不搶水)
核桃仁 50g 烤香,切碎備用
  1. 混合所有材料: 找個大碗,把麵粉、鹽、酵母先混合一下。倒入冰水,用刮刀或筷子攪拌到無乾粉即可。麵團會很濕黏、粗糙,這是正常的! 別懷疑,免揉就是這樣。加入瀝乾的蔓越莓乾和烤香的核桃碎,大致拌勻。蓋上保鮮膜。
  2. 長時間低溫發酵 (冷藏): 這是關鍵!室溫 (約25°C) 放置 30分鐘到1小時,讓酵母稍微啟動。然後放入冰箱冷藏 (4-7°C) 至少12小時,最好18-24小時! 低溫下酵母緩慢工作,風味物質充分產生,麵筋也會自己形成。 時間越長,風味越好! 我通常晚上拌好麵團,隔天下班回來操作剛剛好。
  3. 回溫 & 整形 (手法要輕柔): 取出冷藏的麵團(它應該脹大了不少,充滿氣泡)。室溫回溫 30-60分鐘(看室溫)。桌上撒很多手粉(高筋麵粉)。用刮刀小心地把濕黏的麵團刮到粉上。手上也沾滿粉。輕柔地 把麵團四周往中間折疊(像疊被子,上下左右各折一次),幫助排掉一部分大氣泡並強化結構。整個過程動作要快且輕,盡量保留氣泡。把麵團翻過來,收口捏緊朝下。用手和刮板輔助,把麵團整形成一個表面張力緊繃的圓形(或橢圓形)。這個整形手法很重要,關係到最後膨脹和裂痕。
  4. 最後發酵 (二發): 找一個合適大小的發酵籃 (Banneton) 或大碗,裡面均勻撒滿麵粉(防止沾黏)。把整好形的麵團,收口朝上放入發酵籃/碗中。蓋上保鮮膜,室溫發酵 1-1.5小時,或直到麵團明顯變大(約1.5倍)。同時,把鑄鐵鍋(帶蓋子)連蓋子一起放入烤箱,預熱烤箱到 最高溫 (通常230°C-250°C / 446°F-482°F),預熱至少30分鐘! 讓鍋子充分蓄熱。
  5. 割包 & 入爐烘烤: 小心!鑄鐵鍋非常燙!戴上厚手套。把預熱好的鑄鐵鍋從烤箱取出(只拿鍋,蓋子先放旁邊)。快速把發酵好的麵團倒扣到一張裁剪好的烘焙紙上(收口朝下了)。用鋒利的刀片(刮鬍刀片或專用割包刀)在麵團表面 快速、利落地 割出喜歡的圖案(斜線或十字最簡單,深度約0.5-1cm)。拿起烘焙紙,連同麵團一起小心放入滾燙的鑄鐵鍋中(千萬別燙到!)。蓋上鍋蓋,立刻放回烤箱。
  6. 烘烤 (蒸汽階段 & 上色階段):
    • 帶蓋烤: 230°C – 250°C (446°F – 482°F) 烤 20分鐘。鍋蓋製造的密閉環境會產生大量蒸汽,讓麵包充分膨脹,形成脆殼。
    • 取蓋烤: 小心! 戴上厚手套取出鍋蓋。此時麵包已定型,但顏色淺。把溫度降到 200°C – 220°C (392°F – 428°F),繼續烤 15-20分鐘,直到麵包呈現深金棕色,外殼硬脆。可以用手敲敲底部,有空空的聲音就熟了。
  7. 出爐冷卻: 烤好後,馬上把麵包從鑄鐵鍋中取出(提著烘焙紙),放在晾網上徹底放涼 (至少1-2小時)! 這是讓內部組織穩固、口感Q彈的關鍵。熱切會讓內部濕黏。

第一次做可能會覺得步驟文字多,但實際操作起來超級簡單,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待。當你聽到那“空空”的脆響,切開看到內部不規則的大氣孔,沾滿果乾和堅果,咬下去外脆內軟帶嚼勁,那份原始的麥香和果乾的酸甜… 你會愛上這種樸實又驚艷的味道!這款免揉 麵包食譜 徹底改變了我對歐包的看法,原來在家也能這麼輕鬆做到!

讓你的麵包更上一層樓的實戰小秘訣 (血淚經驗談)

做了這麼多麵包,說沒失敗是騙人的。這些小細節,書上不一定講,但實戰中超級重要:

  • 麵粉是關鍵: 不同品牌、甚至同品牌不同批次的高筋麵粉,吸水性差異可以很大!液體千萬不要一次倒完! 預留10-20g,看麵團狀態再決定要不要加。麵團太濕黏難操作,太乾成品硬邦邦。
  • 酵母活性是命脈: 酵母失效,一切白搭!開封後的酵母密封冷藏或冷凍儲存。用前可以用一點溫水(
  • 控制麵團溫度! 揉麵過程中麵團溫度升高(超過28°C)會讓發酵過快、組織粗糙、風味差。用冰液體(牛奶/水) 是超級有效的方法!夏天甚至可以把攪拌盆提前冰一下。
  • 發酵看狀態,不是看時間! 溫度濕度影響超大。判斷標準: 體積變大(1.5-2倍),手指沾粉戳洞,洞洞緩慢回彈一點點基本保持原狀 就是發好了。回彈太快是沒發夠,塌陷是發過頭。學會看狀態才是王道。
  • 整形手法要輕柔: 特別是含大量氣泡的麵團(如歐包),排氣過度或整形太用力,會把辛苦產生的氣泡壓扁,成品就不蓬鬆了。
  • 烤箱預熱!預熱!預熱! 說三遍都不夠。溫度不足,麵包無法及時膨脹定型,會變成矮冬瓜或者組織緊實。預熱時間一定要夠(至少15-20分鐘)。
  • 耐心等待冷卻: 剛出爐的麵包內部充滿蒸汽,組織還沒定型。熱切會讓水分快速散失,口感變差,也容易壓扁。忍住!涼透再切。如何判斷涼透?摸底部,感覺不到明顯熱氣就差不多了。
  • 善用你的鑄鐵鍋: 做歐包沒有石板蒸汽烤箱?沒關係!一個厚實的鑄鐵鍋(帶蓋)就能完美模擬!蓄熱好,加蓋產生蒸汽。絕對是家庭烘焙烤歐包的神器。這筆投資值得!

關於麵包食譜,你可能還想問… (Q&A)

Q1:我做吐司為什麼老是長不高?像個矮胖墩…

A: 吐司長不高,幾個常見原因檢查一下:

  1. 揉麵不足: 沒揉出足夠的麵筋(手套膜),麵團撐不起來。認真揉!
  2. 酵母失效或量不足: 檢查酵母活性,確保用量夠(尤其冬天)。
  3. 發酵不足或過度: 一發或二發沒到位(體積不夠)。或者二發過頭,酵母沒力氣了。看狀態!
  4. 整形太緊或擀捲太用力: 破壞了麵筋結構,限制了膨脹。
  5. 烤箱溫度不足: 預熱不夠,麵團進爐後沒有及時膨脹起來。確保預熱充分。

Q2:麵包剛出爐很軟,放涼或隔天就變硬了,怎麼辦?

A: 這是澱粉老化啦,正常現象,但有辦法緩解:

  1. 確保完全烤熟: 沒烤透的麵包老化更快。
  2. 密封儲存! 完全涼透後,裝入密封袋或保鮮盒,室溫存放(不要放冷藏!冷藏會加速老化)。吐司可以冷凍儲存,吃的時候回烤一下。
  3. 新增適當保濕材料: 像湯種、燙種、中種、老面,或者加入雞蛋、奶油、蜂蜜、煉乳等,都能有效延緩老化,讓麵包更保濕柔軟。上面的牛奶吐司 麵包食譜 用了奶油和蛋,就是這個道理。
  4. 回爐加熱: 變硬的麵包,噴點水,放入預熱好的烤箱(150-160°C)烤個幾分鐘,能恢復大部分柔軟度。

Q3:免揉歐包食譜聽起來很誘人,但麵團濕到不行,根本無法整形怎麼辦?

A: 別怕濕!免揉麵團就是要夠濕(高含水量)才能產生大氣孔和Q韌口感。關鍵在於 手法

  1. 多用刮刀,少用手! 混合和摺疊時,主要靠刮刀操作。
  2. 撒足手粉: 操作前在桌面上、手上、麵團表面都撒上一層 厚厚的 高筋麵粉!這是防黏的關鍵。不要怕用粉。
  3. 動作要快且輕柔: 整形折疊時,像對待珍寶一樣,藉助刮板和撒粉,輕柔地操作,盡量保留內部氣泡。不要想著把它揉成光滑麵團!
  4. 相信冷藏發酵的力量: 長時間冷藏後,濕黏的麵團會變得更有韌性、更容易操作一些(雖然還是很軟)。多做幾次就習慣了。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